404 Not Found...
当前位置:首页>>阳光检务>>工作报告
昌都市检察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8-06-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昌都市检察工作情况汇报

——昌都检察步履铿锵,戮力同心的五年

(2018年2月2日)

 

区检院党组并朱雅频检察长:

2013年以来,昌都市检察机关在区检院党组和昌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忠实履行检察职能,着力提升队伍素质,有力促进司法公正,推动了昌都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现将五年来昌都市检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昌都市及昌都检察机关基本概况

昌都市位于藏川滇青四省的交界处,是藏东门户和康区腹心,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上游。素有“藏东明珠”之称,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昌都自古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历来就有“治藏必先安康”的古训,是西藏唯一经过武装解放的地区,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被誉为西藏的“革命老区”,是西藏发展稳定的一根“重要神经”。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全市幅员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60米以上,辖1区10县、138个乡(镇)、114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79万,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珞巴等36个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5%。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壮美的高原景观、绚丽多姿的康巴文化。近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省两市六企的大力支持下,昌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努力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党建加强、边疆巩固的新局面,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昌都发展迎来了历史新机遇,进入了新纪元,跨入了新时代。但由于受国际操纵、境外指使、周边影响、内部呼应、寺庙策动、宗教滋扰、愚习禁锢、内部矛盾等多种因素影响,昌都与林芝及周边藏区相比,面临的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维稳任务异常艰巨。

穿越时空的隧道,检索流金的岁月,昌都市人民检察院的发展历史上可追溯至1964年12月成立的昌都地区人民检察院,1965年8月更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昌都分院,1969年被撤销,1979年1月在昌都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始恢复重建,2014年12月撤地设市后更名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检察机关下辖1个区院、10个县院,共有政法专项编制259个,现有干警259名,其中,市院编制79个,实有干警81名;卡若区院编制35个,实有干警35名;江达县院编制19个,实有干警20名;察雅县院编制11个,实有干警13名;贡觉县院编制19个,实有干警20名;左贡县院编制13个,实有干警15名;芒康县院编制22个,实有干警21名;八宿县院编制12个,实有干警11名;洛隆县院编制11个,实有干警9名;边坝县院编制11个,实有干警10名;类乌齐县院编制12个,实有干警10名;丁青县院编制15个,实有干警14名。全市检察机关干警藏族163人,汉族93人,其他少数民族7人;女性138人,男性1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203人,大专及以下44人。全市入额检察官85名,占总人数的32.8%;司法辅助人员106名,占总人数的40.9%;司法行政人员57名,占总人数的22%。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昌都检察机关规范内设机构设置,优化检察职能配置,市院预设置12个部(侦查监督部、公诉部、国家安全检察部生态安全检察部民事行政检察部刑事执行与控告申诉检察部职务犯罪检察部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业务管理监督部政治部检察事务部检务保障部);十一县(区)院根据实际,按照职能不减、职数不变的原则,也预设置5-6个部。

二、立足检察主业,紧握"六把钥匙",用行动诠释忠诚担当,实现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一)紧握“安全稳定”钥匙,创造良好社会生活环境。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上级部署,始终把各项工作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做到维护稳定严细深实。昌都重要的战略地位、特殊的维稳形势决定了我们始终要把维护昌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与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排雷除瘤挖根强基”、打击“两非”(地下非法组织、非法活动)专项行动、反自焚专项斗争、“打现行、巩固成果、促长久稳定”等一系列严打整治活动,共打掉地下非法组织105个,收缴非法枪支15000余支;共对危安案件提起公诉11件13人,法制教育4475人次,先后投入检力4.12万余人次参加各类值班备勤、维稳督导,形成了“人人当哨兵、户户是联防、处处有防范”的维稳新格局。打击刑事犯罪稳准有力。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责,逐渐形成了“一转三问两用”新常态,推行了“两书三纲”部门备案审查和案件庭前会诊预演制。始终把打击的锋芒对准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先后办理了登某等34人故意杀人案、四某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案、嘎某煽动分裂国家案等一批社会影响大、办案效果好的重特大案件,成功抗诉益某、扎某故意伤害案,将扎某原判有期徒刑3年改判为15年。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批捕各类案件928件1423人,批准逮捕788件1193人,不批准逮捕140件230人;受理起诉各类案件950件1513人,提起公诉850件1361人,不起诉54件85人,实现了零错案、零违纪、零上访。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稳中求进。持续深化刑事和解、检调对接、释法说理工作,致力于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立面,化解消极因素。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罪行轻微的初犯、偶犯、过失犯等不批捕177人,不起诉105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开展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升级改造控告申诉信访中心,开辟群众来访绿色通道。五年来共办理群众控告举报申诉案件42件次,接待处理来信来访475件次,其中市县检察长接访138件次。全市检察机关未发生一起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上访、越级访等非正常涉诉信访案件。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大步到位。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督平台,组织社区矫正监督检察58次,纠正违法情形5项。依法参与校园暴力治理,成立“格桑花工作室”和“雪莲花预青工作室”,选派46名检察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组织法制讲座457次;联合团市委、工商局等单位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检企共建促党建,服务发展强三基”活动,与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法律服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多次得到区检院领导及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紧握“防控风险”钥匙,营造反腐倡廉法治化环境。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有案必办、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预防两手抓,努力遏制和减少腐败犯罪。聚力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突出办案重点,加强对职务犯罪新特点、新规律、新形势的研判。五年来,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34件43人,其中大案要案2件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78万元。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6件8人。聚力护航精准扶贫工作。将群众反映最强烈、涉及民生领域特别是涉及精准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深挖严办、一查到底。开展“家电下乡”领域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收集整理2800家企业基本情况,农户购买家电信息2.7万余条,建立“家电下乡”补贴及企业基本数据库,摸排出案件线索15条。五年来,共办理涉及扶贫领域案件4件5人,安居工程领域案件2件2人。聚力实现源头防腐。不断探索职务犯罪预防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创新“1+5”预防宣讲模式(《堵漏》微电影+5个宣讲稿),深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80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构筑360°预防格局,加强侦防一体化机制建设,通过办案开展个案预防,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预防建议50余件;紧扣区党委、市委富民兴藏的重大政策措施,对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民政局等单位2013年来51亿多元涉农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开展重点项目专项预防120次,确保了国家投资安全,共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3000余次。

(三)紧握“检察监督”钥匙,以坚决态度推进司法公正。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始终牢牢把握检察职能定位,持续加大对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纠正力度,努力捍卫法治尊严和权威。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深入贯彻修改后刑诉法,建立健全引导侦查取证等制度,积极拓宽监督领域和范围。五年来,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立案6件7人;对应当提请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而未起诉的,决定追捕6件6人、追诉15件17人,提出刑事抗诉5件6人;认真纠正侦查活动违法情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35件,提出口头纠正意见380件次,检察建议235份。推进量刑建议工作,提出量刑建议710件,法院采纳680件,量刑建议占全部公诉案件的97.87%,促进了量刑的公开公正。强化刑事执行监督。继续加强对看守所监管活动的监督,对监管场所提出口头建议268次,确保全市3个监管场所5年内未发生一起监管事故。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31,同步审查拟适用保外就医在押人员181件181人,防止“有权人”、“有钱人”逃避刑罚执行。加强刑事强制措施执行监督,五年来,共进行羁押超期预警提示37人次,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5件5人,对2起死刑案件进行了临场监督,有力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诉讼违法调查等多种监督手段,积极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五年来,共审查基层院报送的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等112件,接待群众咨询26次55人。联合卫生、工商、食品药监等部门对学校食堂、附近商铺进行彻底排查,共查获伪劣、过期食品近1万公斤,保障了社会公众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

(四)紧握“司法改革”钥匙,确保改革成果落地生根。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一手抓司法体制改革整体谋划和统筹推进,一手抓改革措施落地落实,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扎实推进检察官员额科学动态管理和司法责任制落实。着力解决两级检察院人案比例不平衡问题,探索以案定额和以职能定额相结合,科学合理配置检察官员额,确保将选出的85名入额检察官配置到司法办案一线,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配置职权、强化监督、明晰责任。扎实推进智慧检务建设。以“大数据”思维引领检察工作,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案件办理的全程动态监督,通过运用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建立电子检务建设与规范司法行为深度融合的电子平台,做到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全市检察机关电子卷宗系统走在全区前列,案管工作多次被高检院、区检院通报表扬。扎实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强化刑事诉讼检察环节审前把关作用;加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调研工作。

(五)紧握“品牌创新”钥匙,形成齐头并进良好态势。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根据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把主动思考和谋划检察工作作为发展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是2017年我们按照区检院党组提出的“力争作西藏检察第一方阵,打造康区第一检察院”要求,以“七项措施”为抓手,以“普法套餐”为亮点,掀起了新一轮创新工作热潮。方向上不犹豫,精准普法创品牌。围绕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精准打造“普法套餐”,旨在提升全民普法参与感和提高检察机关知名度。一是“教育+保护+关怀”法润未来套餐。开展“青春起锚,法律护航”专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创造性打开了未检工作新局面;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平安校园”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走进福利院,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法律“保护伞”,促进未检工作沿着专业化、规范化轨道发展,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是“微情景剧+微案例+微讲堂”微型法治套餐。成立创作小组,以我市真实的职务犯罪案例和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重大案件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拍摄8情景剧以及编撰《普法及警示教育案例分析》,共制作印发1500套藏汉双语书籍、光盘,并向市、县(区)、乡镇各单位以及各驻村工作队发放。三是“党组+干警+群众”法入基层套餐。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法治宣传,根据当地贫困人员的年龄结构、接受程度、法律需求等情况,量身定制群众“点菜”、党组“配菜”、干警“上菜”法治套餐,安排精通藏汉双语干警担任“乡村法律顾问”,零距离、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答疑释惑。五年来,选派60批560人次深入对口联系点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达1.2万余人。普法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和人民群众的普遍点赞,先后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全区六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行动上不等待,用心用力抓创新。创新工作是检察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实践中全体干警主动参与、全力推动,涌现出一批“小特色”品牌。执检局建立全市财产刑执行情况检察监督台账,解决了财产刑“执行难”、执行率为“零”等问题,成功督办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5起财产刑执行案件,追缴财产刑执行金额25.93万元。政治部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工程,以“援藏干部巡讲+理论教学+跟案训练+互动式案例研讨”实训模式,为基层院“把脉开方”解决实务难题。公诉处建立案件出庭评议机制“面对面”现场观摩出庭行为,客观公正给出庭公诉人“挑刺”,着力解决出庭公诉人讯问目的性不强、法庭调查及辩论问题中举证分组凌乱、庭审过程过度依赖双语助手等问题。案管办建立涉案财物管理和电子卷宗工作制度,日趋完备的工作机制和库房建设被区检院树立为全区案管工作品牌,并在全区各分市院推广我市的工作经验做法。整体上不松懈,齐头并进促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基层院创新工作百花齐放,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部分基层院构建的“互联网+民生检察”模式,搭建起检察机关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2016年6月,范某等7名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向贡觉县检察院发出帮助追讨拖欠劳务工资的请求,经核实后,贡觉县检察院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帮助农民工追讨拖欠的33700元。

(六)紧握“基层基础”钥匙,牵住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始终牢记队伍建设至大至要,坚持队伍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努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突出政治建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认真贯彻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案件报告制度,积极主动向区检院、市委、人大汇报工作,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理想信念不滑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建示范作用,2017年12月,我市各单位100余名党支部书记莅临我院参观交流党建工作,较好地展示了市检察机关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真正地实现了“检韵育才”的效果。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集体荣获国家级表彰6次,自治区级表彰20次,市级表彰47次;个人荣获国家级表彰3人次,自治区级表彰53人次,市级表彰80人次。突出素质强检。坚持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以“重点岗位素能培训+岗位大练兵”为切入点,举办和组织参加业务实训、技能竞赛110期,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重视年轻干警能力培养,通过选苗子、给位子、压担子,以老带新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年轻干警综合能力有效提升。五年来,在区检院和市县两级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共推荐解决了3名干部正处级待遇、8名干部副处级待遇,解决了172人次正副科级待遇。突出基建兴检。狠抓栓心留人工作,有效整合区检院、对口援藏省市院等多方资金渠道,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两级院技侦业务用房建设,投入1300余万元修建藏川滇结合部派驻检察室暨藏汉双语培训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投入100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院内园林绿化建设,建立了市院蔬菜基地,并通过为周转房安装地暖、“旧貌换新颜”工程和“单身宿舍大改造”工程对办公大楼和干警周转房进行提档升级,极大调动和激发了检察干警的工作热情。狠抓信息化建设,全市检察机关全力打造“智慧型”检察院,突出新媒体、新科技这一载体,建成二级局域网和多媒体视频会议室,提升办案工作科技含量。突出文化育检。成立“金剑”读书会、设立“金剑”读书基金,鼓励广大检察干警多调研、多探索、多总结、多出精品文章,努力成为学习型、智慧型的检察官。新建和改建了党员活动室、荣誉室、阅览室和检察文化走廊,让昌都检察文化氛围时时、处处熏陶着每一名干警,努力培育检察队伍的精气神。突出作风立检。着眼作风建设长效化,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廉洁自律准则等内容,健全完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财务账目审计,主动查找解决问题,引导干警严守纪律底线。着眼“两个责任”落实制度化,强化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责任,实行一对一廉政谈话、联席会议和兼职纪检监察员制度,坚持“一案双查”、“一案双究”,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着眼监督制约立体化,综合运用案件质量评查、业务系统流程监控、检务督察等措施,抽查案件387件,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依法发布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重要案件信息635件,开通检察微信、微博12个。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作用,组织检察开放日、视察调研、听庭评议活动90次,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着眼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为响应党中央、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昌都市院党组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动员干警捐款捐物,五年来,共走访困难群众2130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834件,协调落实项目217个、资金2036万元,捐款捐物折合365万元,协助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105人。

三、坚持“问题导向”,用活“五再五促”措施,做好补齐短板大文章

回顾过去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全面开花,全市检察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检察机关的形象、地位明显提升,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认真细致的反思之后,觉得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不实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补齐,主要表现为:(一)检察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国家通过对西部地区在司法考试等方面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检察官资格人员严重匮乏问题,但资格问题解决的同时,高学历低水平状况凸显,能力素质良莠不齐,检察官断档问题突出,专业性人才少,目前,就整个昌都检察系统来说,通过司法考试西部线的检察人员少,通过国家线更是少之甚少,许多基层干警即便有了执法办案资格,但法律知识储备和执法能力仍有欠缺,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孤立办案的现象依然存在。(二)基层院发展不平衡。有些基层院走在了全区检察机关的前列,无论是队伍建设还是业务建设,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规范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部分县院如边坝、洛隆、察雅、左贡等基层县院,地处偏僻、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警周转房没有得到解决,依然存在干警在外租住、借住、合住等情况,环境留人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三)在经费上,历史欠账多。为了提高检察机关硬件设施,我们主动争取,积极协调,技侦楼、周转房等一些重大工程立项上马,极大改善了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卡若区检察院在筹建技侦业务用房时,因卡若区整体搬迁,新的建设地址一直未能落实,导致该项目概算批复下达4年后才开工建设,本属“十一五”的规划项目,到“十二五”末才完成,建筑市场物价的变化,致使该项目资金缺口600多万元,给卡若区院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巨大压力,殷切盼望区检院党组考虑实际困难,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四)编制少,人员少。长期以来,编制少,人员少是昌都市检察机关比较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行后,随着编制和人员的划转,这一现象就更为突出,市院乃至11县(区)院新进人员存在超编情况。与区内其他六地市检察机关和市区其他行政机关相比,昌都各基层院干警长年坚守在维稳、巡逻和值班等工作岗位上,承担艰巨的、超负荷的维稳任务,特别是类乌齐、边坝、洛隆等一些基层县院,由于案多人少,再加上干警驻村、驻寺、休(产)假、学习、挂职等,常年在家的干警只有3至4人,人员数远远不能满足办案任务的需求,许多干警过度劳累,精力透支,情绪不稳定,在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要求上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快补齐短板:

(一)再上认识,促政治方向坚定。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出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工作部署体现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坚决落实区检院、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区检院、市委报告制度,始终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方向。

(二)再振精神,促全面履行监督职能。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贯穿检察工作的一条主线,着力加强刑事、民事、行政、控告申诉、未成年人检察监督,着力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着力完善监督格局、加大监督力度、健全监督制度,做好“法律守护人”“公益代表者”,努力在全面依法治市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再添措施,促司法改革扎实到位。着力推动检察工作改革创新。认真落实上级机关司法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积极开展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推动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抓好“智慧检务”和基层基础建设,培育和打造更多检察工作品牌。

(四)再转思路,促服务民生新变化。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修复社会关系。坚决惩处发生在食品、药品、医疗、就业、扶贫、农业等领域侵害民生民利犯罪。依法惩治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各类犯罪,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加持续。

(五)再添动力,促队伍素质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检战略,以“阶梯式检察人才培养工程”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持派驻纪检组有效履行职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朱雅频检察长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